安倍牽制中國策略屢次遭拒 輿論憂慮日或將被孤立
安倍牽制中國策略屢次遭拒 輿論憂慮日或將被孤立
安倍牽制中國策略屢次遭拒 輿論憂慮日或將被孤立
日本東盟峰會于12月15日在東京落下帷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臨近壹周年,其在外交上傾盡全力,本次峰會可謂安倍的年度集大成之作,其在峰會上提出的牽制中國政策,再次落空。
安倍這壹年持續外訪國家高達29個—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等重要國家外,壹年內足迹也遍布東盟10國。然而遺憾的是,與日本距離最近的中韓兩國,卻至今未實現高層對話。
安倍在外交上善打“經濟外交”和“對華包圍圈”這兩張牌,其外交政策可用幾個關鍵詞概括:“牽制中國”、“ODA援助”、“核電出口”、“積極和平主義”等。
在東盟問題上這兩個主題體現得尤爲明顯。
在剛剛結束的東盟峰會上,日本宣布爲援助東盟,今後5年期間將提供總計約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76億元)的政府開發援助(ODA)。此外,日本還將向菲律賓和緬甸分別提供690億日元及630億日元的貸款。與此同時,東盟峰會還通過壹份共同聲明提出,“將在確保飛行自由與民航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據悉,日方原本提議在聲明中將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稱爲“安保威脅”,但這壹表述已被刪除。雖然有關“公海上空飛行自由”的內容被寫進聲明,但由于東盟方面對中國有所顧慮,還是采取了較爲“溫和的措辭”。日本媒體指出,雖然日本政府意在通過此次峰會拉攏東盟國家形成對華牽制,但大部分東盟國家卻並不希望因此造成對華關系惡化,雙方在對華態度上顯示出較大的“溫差”。
同樣的情形已發生數次。
12月4日,美國副總統拜登閃電訪日,在與安倍的會見中,並未實現安倍的期許--嚴厲譴責中國劃設識別區,更多時候拜登采取了回避的方式,甚至只給出了“我會向中國領導人表達對這壹問題的關注”這樣的回應。拜登反複提及,希望中日之間早日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意味著美國只想充當“調解人”,而不是堅定地與盟友站在壹起牽制中國。
11月2日,日本和俄羅斯在日本東京舉行了首次外長防長磋商會議。外界分析,壹般來說,“2+2”會議都是在關系親密的國家間舉行,像日俄這樣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實屬罕見。日本意圖通過經濟合作拉近同俄羅斯的關系,從而爲解決領土問題鋪路。同時,也想借日俄走近從而牽制中國。不過,從日俄首次外長防長磋商內容來看,並未涉及中國。分析稱,日本欲牽制中國的姿態遭到了俄羅斯的抵觸。
安倍還計劃將牽制中國的外交版圖延伸至非洲。日本今年6月在日本召開了非洲開發會議,並承諾未來5年將向非洲提供3.2萬億日元援助。安倍還決定于明年1月訪問非洲以“牽制中國的資源外交”。
然而,日本國內輿論已對安倍通過外交途徑實施牽制中國政策發出了不同聲音。
《朝日新聞》12月15日發表的社論稱,安倍政權希望日本阻止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擴大影響力,但安倍政權所倡導的“普遍價值觀”卻未被廣泛接受,這似乎僅僅會被認爲是壹句對抗中國的口號。社論還指出,如果壹味地向狹隘的利益外交傾斜,那麽日本反而會被懷疑是否真正尊重這樣的價值觀。而《西日本新聞》也于近日的壹篇社論指出,安倍政府以牽制中國的目的接近東盟多國,過度推銷對華包圍圈的想法,只能讓東盟國家産生警戒和距離感。希望日本政府能夠以真誠的方式與東盟各國進行長期交往,而不是把牽制中國作爲交往條件。
更有聲音認爲,安倍這壹年遍訪世界多國,卻唯獨沒有同日本最重要的鄰國中韓進行會談,這被形容爲“面包圈外交”,即避開核心外交課題,積極推進核心課題以外的外交日程。然而,安倍曆時壹年推行對華包圍圈外交,卻未見成效。
日本國內有憂慮稱,以牽制中國爲目的的日本可能最後讓自己變得孤立,當下中韓、中美關系均在蜜月期,或將建立對日包圍圈。日本必須改變外交方針應對可能已到來的外交危機
日本東盟峰會于12月15日在東京落下帷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臨近壹周年,其在外交上傾盡全力,本次峰會可謂安倍的年度集大成之作,其在峰會上提出的牽制中國政策,再次落空。
安倍這壹年持續外訪國家高達29個—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等重要國家外,壹年內足迹也遍布東盟10國。然而遺憾的是,與日本距離最近的中韓兩國,卻至今未實現高層對話。
安倍在外交上善打“經濟外交”和“對華包圍圈”這兩張牌,其外交政策可用幾個關鍵詞概括:“牽制中國”、“ODA援助”、“核電出口”、“積極和平主義”等。
在東盟問題上這兩個主題體現得尤爲明顯。
在剛剛結束的東盟峰會上,日本宣布爲援助東盟,今後5年期間將提供總計約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76億元)的政府開發援助(ODA)。此外,日本還將向菲律賓和緬甸分別提供690億日元及630億日元的貸款。與此同時,東盟峰會還通過壹份共同聲明提出,“將在確保飛行自由與民航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據悉,日方原本提議在聲明中將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稱爲“安保威脅”,但這壹表述已被刪除。雖然有關“公海上空飛行自由”的內容被寫進聲明,但由于東盟方面對中國有所顧慮,還是采取了較爲“溫和的措辭”。日本媒體指出,雖然日本政府意在通過此次峰會拉攏東盟國家形成對華牽制,但大部分東盟國家卻並不希望因此造成對華關系惡化,雙方在對華態度上顯示出較大的“溫差”。
同樣的情形已發生數次。
12月4日,美國副總統拜登閃電訪日,在與安倍的會見中,並未實現安倍的期許--嚴厲譴責中國劃設識別區,更多時候拜登采取了回避的方式,甚至只給出了“我會向中國領導人表達對這壹問題的關注”這樣的回應。拜登反複提及,希望中日之間早日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意味著美國只想充當“調解人”,而不是堅定地與盟友站在壹起牽制中國。
11月2日,日本和俄羅斯在日本東京舉行了首次外長防長磋商會議。外界分析,壹般來說,“2+2”會議都是在關系親密的國家間舉行,像日俄這樣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實屬罕見。日本意圖通過經濟合作拉近同俄羅斯的關系,從而爲解決領土問題鋪路。同時,也想借日俄走近從而牽制中國。不過,從日俄首次外長防長磋商內容來看,並未涉及中國。分析稱,日本欲牽制中國的姿態遭到了俄羅斯的抵觸。
安倍還計劃將牽制中國的外交版圖延伸至非洲。日本今年6月在日本召開了非洲開發會議,並承諾未來5年將向非洲提供3.2萬億日元援助。安倍還決定于明年1月訪問非洲以“牽制中國的資源外交”。
然而,日本國內輿論已對安倍通過外交途徑實施牽制中國政策發出了不同聲音。
《朝日新聞》12月15日發表的社論稱,安倍政權希望日本阻止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擴大影響力,但安倍政權所倡導的“普遍價值觀”卻未被廣泛接受,這似乎僅僅會被認爲是壹句對抗中國的口號。社論還指出,如果壹味地向狹隘的利益外交傾斜,那麽日本反而會被懷疑是否真正尊重這樣的價值觀。而《西日本新聞》也于近日的壹篇社論指出,安倍政府以牽制中國的目的接近東盟多國,過度推銷對華包圍圈的想法,只能讓東盟國家産生警戒和距離感。希望日本政府能夠以真誠的方式與東盟各國進行長期交往,而不是把牽制中國作爲交往條件。
更有聲音認爲,安倍這壹年遍訪世界多國,卻唯獨沒有同日本最重要的鄰國中韓進行會談,這被形容爲“面包圈外交”,即避開核心外交課題,積極推進核心課題以外的外交日程。然而,安倍曆時壹年推行對華包圍圈外交,卻未見成效。
日本國內有憂慮稱,以牽制中國爲目的的日本可能最後讓自己變得孤立,當下中韓、中美關系均在蜜月期,或將建立對日包圍圈。日本必須改變外交方針應對可能已到來的外交危機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